.jpg)
台湾高雄道教做法事现场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起源圣地昆仑虚的守护者,从鸿蒙之始盘古开天之后,就有了天地人的文明共识。中国承传后世的《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乃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孔子游历百国推广的四书五经,都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至于国民党蒋介石带到台湾故宫去的文物都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中华瑰宝。
.jpg)
台湾神道教信众活动现场
.jpg)
即使到了今天,台湾信仰最多的仍然是观音、马祖、关帝庙、财神庙、土地庙里的神明,从大陆承传到台湾的各种神道教,密布在城乡之间多如牛毛。如果按照20万个公教寺庙计算,每庙十人值守,共有200万之众。如果每庙传播百人信众,那也能影响台湾2000万人,如果有1/10人觉醒护法,那么会有两百万人上街游行,反对台独,护佑中华。
.jpg)
.jpg)
儒释道三教一体的高雄宗祠
.jpg)
所以说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提出文化统一,增加两岸中国人人共信是非常有民众基础的。即使台独分子冒天下之大不为,把人们硬要领到自绝于中华民族的绝路上去,到那时连两岸共信的中华神明们,在另一个世界都不会放过那些离经叛道的不孝子孙!
一、国民党大佬陈立夫晚年夙愿
1973年,晚年的陈立夫在台湾满怀热情,写了一篇呼吁海峡两岸统一的文章,发表在《中华月刊》,笔名叫做辜君明(意思就是姑且隐藏自己的姓名)。在文章中,陈立夫指出:“中国统一的真正实现,使世界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的。”“要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 为人类所崇仰, 帝国主义者无从破坏”。
.jpg)
国民党中央秘书长陈立夫一家与蒋经国在一起
看来,当时73岁的陈立夫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要强大起来,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台湾与大陆海峡两岸必需统一。而且,陈立夫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与信心,如他说的:“中国人无论在大陆或台湾以及海外各地,势必额手称颂,化干戈为玉帛。”
提及陈立夫,人人也会想起在民国社会一手遮天,操控民国政坛与金融界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陈立夫就是民国四大家族之一。
陈立夫,原名叫陈祖燕,浙江吴兴人(今浙江湖州),出生在新旧世纪交替的1900年,乃蒋介石的结拜大哥,著名革命家陈其美的二侄子。
.jpg)
笔者走访遍布台湾省的神道教宗祠
年轻的陈立夫在北洋大学毕业,之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留学,获得采矿学的硕士学位。1925年底,陈立夫学归回国,在政坛上开始追随蒋介石。陈立夫由于是蒋介石结拜大哥的侄子,自然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于1928年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学校代教育长、教育部的部长、立法院副院长、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位,乃国民党“中统”CC派的重要首脑之一。
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蒋介石集全国的党政军权为一身,陈立夫与其兄长陈果夫掌握着国民党的人事大权,自然就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就是当时中华民国官员任命都是属于“人事处长”陈立夫操控的,都是属于陈家的派系,可谓位高权重。
二、研究中国文化统一问题
年近七十的陈立夫,没有步入政坛,反而如学者一样,探究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致力于国学的传播。他兼任了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孔孟学会会长、中华国医馆董事长等职务,利用晚年的余热,孜孜不倦致力于推广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jpg)
老当益壮的陈立夫向媒体介绍文化统一中国的共信理念
陈立夫先后著写《中华文化概述》、《人理学之研究》、《四书道贯》、《孔子学说对历史之影响》、《孟子之政治思想》、《唯生论》等书,也翻译了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积极阐扬易学、儒学、中医学等国学经典,在台湾国学领域也是颇有建树,被岛内赞誉为杰出的“文化推手”。

蒋介石与“中统特务”机构创始人陈立夫合影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考虑自己年老,重组国民党,一心想扶植太子蒋经国来主政,自然也容不得陈立夫抢走蒋家分走一部分权力。而且,陈立夫与蒋介石的另一心腹,台湾省的省主席陈诚也是不和睦。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全家福
陈立夫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老蒋的小鸡肚肠,更知道老蒋为了防止内斗,必然要清理自己,于1950年八月四日,率领全家仓促离开台湾去美国。
三、致力于通过中华文化,实现海峡统一
当陈立夫年近七十时候,也有思乡的情绪。当时,“太子”蒋经国在台湾坐稳了江山,知道陈立夫对自己权力影响不大,也想把陈立夫请回来。
正好,1967年是蒋介石八十岁的寿辰。这时候,在台湾岛的蒋介石给陈立夫写信了,恳求回台湾参加他的寿辰庆典。居住在美国的陈立夫,也觉得异国他乡的生活令他非常孤独。虽然与蒋介石有很多恩恩怨怨,但在思乡情绪面前都是过眼云烟,于是陈立夫也立即回信答应了他的邀请。
陈立夫在回来之后,蒋介石就希望他在台湾定居。陈立夫想着台湾乃中国的土地,虽然不是自己的故乡,却感到很亲切,也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于是,1969年4月,陈立夫夫妇在台湾定居,结束了海外二十年的漂泊生涯。
在1975年蒋介石去世之后,热爱中国文化的陈立夫,也认识到中华民族合则强大,分则力弱,为了国家统一,国共两党应该如北伐和抗战时候,再次谈判合作,使中华民族再次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jpg)
台湾竞选之前的宗教拜祭仪式现场
所以,晚年的陈立夫不断探索海峡两岸和谈之途径。1980年,陈立夫得知大陆党中央提出“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非常激动。于是,就在国民党大会提出“和谈不妨试一试”。不过他的这一番言论,立即遭到蒋经国不点名的批评:“这个想法不但是极端错误的,也是极端危险的。”
陈立夫听到蒋经国的批评之后,知道从蒋经国那处提出和谈方案无效,也不再过问政治,却一心奔波在两岸和平统一的前线上。
四、中华文化,海峡两岸统一有良好的共信基础
在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的时候,陈立夫也看到两岸和谈机会又来了。在1988年7月14日,陈立夫在“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与三十三名“中央评议委员”提出《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建立共信;以投资共同实行国父实业计划,建立互信;并以争取大陆民心,以利和平统一案》。
.jpg)
在台湾的青帮洪门大佬们共聚武圣山欢庆现场
.jpg)
天下洪门是一家的入堂仪式
这一份提案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使世人对陈立夫这一位致力于宣传孔孟之道和中华文化的老人,在促进祖国统一和两岸和平的贡献有肯定性的评价。在提案中,陈立夫指出海峡两岸统一,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解决怎么实现祖国统一上,陈立夫指出应该谋求“共信”。共信是最重要的,有了共信才会团结统一,中华文化却是为建立共信的最佳条件。所以,陈立夫也总结中国文化乃是实现共信和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抛弃了过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思想。
陈立夫在提案中,提到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国共两党可以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经济合作互惠,消除彼此的敌对情绪,建立互信,然后在次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是颇有见地的。大陆和台湾如果都以继承 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振兴中华为己任, 实现祖国统一就有了共同基础。
.jpg)
继承汉服的台湾文化现象
这一份议案,最终被以李登辉为首的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否决,陈立夫却是不气馁,没有失去对祖国统一的心信心,晚年时间都致力于探索文化统一海峡两岸的具体方案。当陈立夫了解大陆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之后,对海峡两岸统一也生出了无限的希望,意识到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笔者《统一中国》一书中特别强调文化统一共信优势
.jpg)
笔者向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赠送《丝绸之路考》一书

参加竞选的台湾政治家们前往神道教拜祭仪式现场
笔者在《统一中国》一书中,特别强调了文化统一的优势最大。海峡两岸供奉同一尊神明,兄弟之间同文同种,说汉语写汉字的文化统一势不可挡。即使政党政治扭曲了政客的人性,会讲一些台独党纲的去中国化言论。但是私下里还是要回家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的!例如:台湾民进党大佬苏嘉全在胜选谢票之时,特别给妈祖天后宫娘娘上香磕头叩首。尤其是蔡英文,还专门指示属下将她崇拜的妈祖画像,挂在了她的总统府办公室,以示神明保佑。
.jpg)
台湾蔡英文派员恭请妈祖画像悬挂到总统府办公室,以求神明护佑
由此可见,台湾独立出去离中国而去,连二十万座神道教寺庙里面的神灵都不答应,真要是众神们在天有灵,稍微诅咒一下,哪一个台独大佬的下场和结局都不会好过。

陈立夫先生希望家人促进中国早日统一
陈立夫在2001年2月8日离开人生,享年101。纵观陈立夫先生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人。晚年的岁月,能站在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度上,呼吁海峡两岸统一,实在是高瞻远瞩。我们希望陈立夫先生统一中国的夙愿,也最终能够实现。中国的文化统一、法理统一,以及惠及大众的经济统一,尤其是银弹替代导弹的致富统一,都将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加以实现。
《统一中国》一书作者:卞洪登博士
联系方式:13801335238
联系邮箱:67193698@163.com
以往著作有《中国资本运营方略》《国策百谏》《丝绸之路考》《首都东扩》《中国水网》《八国演义》《世界大同税收共产主义》《世界运河与中国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