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收藏本站
waijingwang

丝绸之路 全球智库 华夏文化 教育互联 总裁视野 物联天下 亚太城市 能源天地
  当前所在:经贸动态
滥用AI模特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2025.11.1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1月9日电 题:滥用AI模特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新华网记者周强、颜之宏

  随着“双11”购物节进入尾声,商家们也开启了最后一波流量冲刺。然而有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到货的服饰类商品与AI模特展示的严重不符,色差、材质悬殊到近乎“货不对板”。而这背后是商家对AI技术的公然滥用。

  AI模特本是电商行业的技术创新产物:合理运用可大幅降低实拍成本、丰富展示场景,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多元穿搭参考,其技术潜力值得肯定。然而,某些商家将这项技术异化为“造假工具”,走上了滥用的歪路——利用AI模特打造“零瑕疵”形象,刻意掩盖商品真实状态。

  镜头前,AI模特转身展示、扯袖口、整理衣摆的动作流畅自然,可这份过度修饰的“完美”,本质上是精心设计的误导陷阱;消费者满心期待收到的实物,却与宣传画面相去甚远,这种刻意制造的落差,不仅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公然侵犯,更是对商业信任的恶意透支。

  商家若只顾着滥用技术制造“完美假象”,忽视商品真实品质,最终只会适得其反。短期看或许能吸引眼球,但随之而来的退货率飙升、售后成本暴涨,以及消费者信任的流失,都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就是为了遏制技术滥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现行法律,也对虚假宣传等行为作出了明确约束。滥用AI模特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

  网购,购买的是商品不是图片。能真正留住消费者的,从来不是人为制造的虚假完美,而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与真诚的服务态度。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要闻速递
新疆直插北极航道的水上丝路
站内快讯
教育部等七部门部署推进中小
美国会参议院正式通过临时拨
中新互联互通项目10年累计签
我国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
中国科协启动2025年度博士生
王毅应约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
2026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
为何秋冬季易发生PM2.5污染过程?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2000亿元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釜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行
扩容增量、提质增效,多地推进

京ICP备09036834号-11  67193698@163.com

Copyright @ 2005 www.worldiot.org.cn.All rihgt reserved.版权所有:外径导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