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控印度三百年祭 |
|
2025.07.17 |
来源:卞眼观天下 |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涉及多个阶段和疆域演变,从1600年商业渗透南亚次大陆开始,到1947年退出印度殖民地,大英帝国渗透控制印度超过三百年之久。以下笔者将从时间脉络、疆域范围及统治特点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一、成立东印度公司渗透蒙卧儿帝国大印度
东印度公司的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影响力的商人所创建于1600年。这些商人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21年的贸易专利许可。
当年,詹姆斯·兰开斯特爵士拜访了著名探险家拉尔夫·菲奇,了解到拉尔夫·菲奇在东方的探险经历,随后詹姆斯·兰开斯特参与了东印度公司的创建,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在伦敦利德贺街。拉尔夫·菲奇旅途中所写的关于印度社会状况的报告,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早期商业冒险活动的重要资料之一。
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但一开始东印度公司对荷兰的香料贸易威胁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东印度建立一个持久的据点。
东印度公司最初的旗帜由圣乔治十字和横杠组成,这有可能是美国国旗的榜样。对历史上两面旗帜的比较说明这个论点有一定的道理。东印度公司的旗帜是1600年代设计的,美国国旗是1777年设计的。
1600年至1707年的公司旗帜1707年至1801年的公司旗帜1801年至1874年结业前的公司旗帜
1604年,詹姆士一世授予先前因涉嫌叛乱而被软禁的爱德华爵士在亚洲活动的独断专权,要求其为王室打开东印度群岛、马来半岛、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岛的生意之门。1605年,爱德华爵士和约翰·戴维斯指挥着盖伦帆船“老虎号”,在廖内群岛海域与一艘日本倭寇帆船遭遇,并在与倭寇交易时突遭倭寇袭击,约翰·戴维斯被倭寇击杀。爱德华爵士指挥英国海员经过苦战,消灭了登上“老虎号”的倭寇,并反击击沉了倭寇的帆船。老虎号火并事件虽然以英国人获胜告终,但聊胜于无的微薄收益,根本无法冲抵损失和赞助者的投资。詹姆斯一世便放弃了类似尝试,不再希望以王室力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争夺在亚洲水域的利益。
1608年,公司的船到达苏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点。此后两年中,东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湾赛葵的默吉利伯德讷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厂。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陆后报告说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颁发了许可状。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许可状,许可状只会在公司连续三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才会被取消。
二、蒙卧儿尔帝国皇帝回给大英帝国一封欢迎信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马斯·罗伊爵士拜访蒙卧儿帝国皇帝贾汗吉尔,贾汗吉尔是印度亚大陆70%的领域的统治者。这次外交拜访的目的在于在苏拉特和其它地区授予东印度公司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作为交换,公司愿意向贾汗吉尔提供欧洲市场上的货物和珍品。这次旅程非常成功,贾汗吉尔通过罗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作为对你的皇室的恩爱我向所有我统治的王国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国商人作为我的朋友。他们可以在任何他们愿意的地方居住,他们享受无限制的自由。不论他们到达哪个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准打扰他们。不论他们在哪个城市定居,我下令给所有我的总督和长官给予他们任何可以给予的、他们所需要的自由。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和向他们的国家运输。
为了加固我们之间的热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们的船运来各种珍品,和适合我的皇宫的商品,以及您有机会给我传递您的王家信件,以让我欢欣您的健康和事业发展。愿我们的友谊永恒。”
在这样明显的保护下东印度公司很快就超过了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在苏拉特、金奈(1639年)、孟买(1668年)和加尔各答建立了大本营。
到1647年为止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已经建立了23个工厂(包括鸦片生产基地)。其中大的基地有位于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圣乔治堡和孟买城堡。
三、英国搞了两个东印度公司
1698年,国会通过法律建立了一个平行的“东印度公司”(官方名字为“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拥有国家保障的二百万英镑的资金。但旧公司强大的分股人很快就购买了31.5万英镑的新公司的股份,这样他们就在新公司中占多数了。两个公司在英国和在印度抗争了一段时间,都想获得贸易的主宰地位。但很快就看得出老公司实际上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竞争。
最后两个公司于1702年合并,同时参加合并的还有政府的一些机构和两个其它公司。这个新公司向政府出借了320万英镑,作为交换获得了此后三年的独一特权。这个合并公司的全名为“英格兰商人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
此后几十年中国会和东印度公司之间不断争战,公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设施,而国会则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占用公司的财富而同时不使它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1712年,虽然政府还清了它的债,但仍立了一条法律重申了公司的地位。
四、蒙卧儿皇帝下令给东印度公司免税
1717年,蒙卧儿帝国皇帝下令免除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关税,这给该公司对印度贸易以巨大优势。有关机构统计:英国东印度公司从蒙卧儿帝国和大印度殖民地共计获得了64万亿美元利润。
1720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进口通过东印度公司。
公司通过其它说客再次保证了其影响,1730年,公司的许可状被延长到1766年。
公元1731年,孟买之战爆发。马拉塔人试图夺取英国控制的孟买,英国东印度公司军队在得到葡萄牙支援后,将马拉塔的攻击打退。
五、东印度公司成为扩张中国急先锋
在18世纪,中国对鸦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的独占权。但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被禁止运送鸦片到中国,所以在孟加拉生产的鸦片要先在加尔各答出售,再在那里运到中国。
尽管中国政府一直禁止鸦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烟,但公司仍从孟加拉透过贸易商和中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鸦片源源不绝地输入中国,使中英贸易形成了庞大的逆差,尽管中国输出茶叶和丝绸,仍未能阻止白银大量流出的问题。在1838年,当时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高达1400吨,中国不得不对走私者处以死刑,并派出钦差大臣林则徐监督禁烟。禁烟与日后的销烟引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最终使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六、英国对印度殖民时间分期算
(一)1600–1757年为大英帝国商业渗透期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获英王特许垄断东方贸易。
1612年:在苏拉特设立首个商馆,逐步扩展至孟买、加尔各答等地,从事香料、棉布贸易。此阶段以经济掠夺为主,未形成领土控制,莫卧儿帝国仍保有主权。
(二)1757–1858年位大英帝国军事征服与间接统治
1757年:普拉西战役,东印度公司击败孟加拉王公,扶植傀儡政权,控制孟加拉财税。
1765–1849年:通过四次迈索尔战争、三次马拉塔战争等,逐步吞并南印和西北地区;1849年征服旁遮普,标志印度全境沦为殖民地。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次年英国解散东印度公司,改由英王直接统治。
(三)1858–1947年为大英帝国直接统治期
设立印度女皇总督,建立英属印度政府,划分13个省(含缅甸)。
1947年:蒙巴顿方案出台,印巴分治,英国殖民统治终结。
(四)英控印度的三个关键时间争议:
190年说(1757–1947年):普拉西战役至独立。
89年说(1858–1947年):英王直接统治期。
300年说:从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渗透印度算起,到1647年控制印度经济半壁江山。
七、英控印疆域范围与演变
英属印度的疆域随征服逐步扩大,包含三类区域:
(一)直辖省份(60%领土):孟加拉、孟买、马德拉斯等13省,由总督直接管理。含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缅甸(1937年分离)。
(二)土邦附属国(40%领土):562个土邦(如海德拉巴、克什米尔),保留王公统治,但外交、防务由英国控制。
(三)扩张边界西北:1843年吞并信德、1849年吞并旁遮普,以及控制开伯尔山口以防俄国。东部:1826年征服阿萨姆,1885年吞并缅甸。
极盛疆域(1877–1947年):北起克什米尔,南至科摩林角,东括缅甸,西达俾路支,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含今印、巴、孟、缅)。
八、英控印殖民统治特点与影响
(一)经济剥削系统性掠夺:1765–1900年,超64万亿美元财富从印度流入英国,半数进入英富豪阶层。畸型经济结构:强制种植棉花、鸦片,导致饥荒频发(如1943年孟加拉饥荒);鸦片输华形成“英–印–中三角贸易”,转嫁英国对华逆差。
(二)政治分化分而治之:利用印度教vs伊斯兰教宗教矛盾、种姓制度及土邦割据,削弱反抗力量。精英驯化:在孟买、加尔各答建西式大学,培养亲英阶层;土邦王公子弟赴英留学。
(三)现代化遗产基建与制度:修建全球第四大路网铁路、邮政、电报系统;统一法律、货币及行政体系。语言与文化:英语成为官方语言,衍生出印地语–英语混合的现代印度精英文化。商业渗透期从1600年算起,到1947年印度独立止 ,共计347年。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
|